中华民国自建立后,一直处于军阀割据状态。军阀常年混战,老百姓惨遭战火之祸。直到民国十七年四月,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随后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在此全国统一的形势下,宿松曹氏六公支下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家谱,于是民国十八年孟夏,曹氏六公支下裔孙族贤便萌发了合修家谱的愿望。
宿邑曹氏六公是哪六公呢? 据宿松县志记载,古代之松兹侯国,如今是魅力宿松。在这近240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孕育着我们宿松曹氏的子子孙孙。现居宿松的曹氏子民,皆是春秋时期曹国的曹叔振铎公的后裔,虽然他们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方迁徙到宿松,但是他们都是荐公后裔,尊荐公为始祖。在迁入宿松的曹氏家族中,最早是淮三公,自宋末元初,约公元1279年前后迁入,其后是七一公、必充公和仲祥公,七一公自公元1360年迁入,仲祥公自公元1368年,即明太祖元年迁入,必充公迁入的具体年份不详。还有沛昌公(又名启裕公)和敬茂公迁入时间暂未考证落实。以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宿松曹氏六公。
曹氏六公迁入宿松后,仲祥公支下续修家谱七届,与沛昌公敬茂公合修一届;沛昌公支下合修家谱五届,与仲祥公敬茂公支下合修一届;淮三公支下续修家谱四届;顺教公支下编修家谱一届;敬茂公与仲祥公、沛昌公合修家谱一届;七一公编修家谱情况不详。鉴于各公支下谱牒不同,六公支下裔孙都有一个共同心愿,这就是:六公虽从不同的地方迁徙到宿松,但都是荐公的后裔,都在宿松大地上繁衍生息,因为谱牒不同,彼此无法称谓,更不知亲疏。于是民国十八年孟夏,曹氏六公支下裔孙议定合修家谱。从而拉开了宿邑曹氏六公支下合修家谱即宿邑曹氏第九修宗谱的序幕。
六公合修宗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说它是一个非常浩大而繁琐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曹氏家族千秋万代以及曹氏每个家庭每个族民,意义重大。编修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走访和考证工作,搜集和核实相关信息,甚至反复考证、严谨核实,不能出现半点差错和讹误。海量的抄写、整理、编篡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此,六公各支下主事人员族内贤达及热心家族事务的人士,成立了宿邑曹氏九修编纂委员会,主任:曹少金 曹云章 曹郁文 曹克斌 曹善祥;文牍:曹桢一 曹明东 曹俊人 曹志道 曹子堃;交际:曹恒慎 曹汉东 曹荣桧 曹绍文 曹玉钦 曹文魁 曹 喜 曹受枝;财政:曹建中 曹集蕴 曹寿山 曹培坤;内务:曹满台 曹金炉 曹有荣 曹炳祥 曹国良 曹集富 曹松育 曹礼宾 曹竹山 曹树林 曹美林 曹森瑞 曹朋甫 曹新礼 曹明昌 曹荣钦 曹九原 曹琴书 曹良丞 曹仲南 曹光殿 曹怀之 曹志高 曹世钦 曹盛远 曹金火 曹庚寅 曹华国 曹元江 曹桂香 曹秉云 曹干枝 曹芳奇曹金友。宿松六公合修宗谱谱堂名称:文昭堂。
当时中国正处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火连绵,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生活极其困苦。在这种情况下合修宗谱,可以说困难非常的多,编修资金的缺乏,信息的搜集和核实,材料的汇聚和整理,谱稿的校对和印刷,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尽管如此,宿邑曹氏六公九修编篡委员会的人员却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们在广大族仁的大力支持下,凭着顽强的意志,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耗时两年半时间,经过八百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工作,终于在民国二十年孟冬将六公合修宗谱编成功。他们为曹氏家族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值得我们每一个曹氏族人学习。民国二十一年宿邑曹氏六公合修宗谱出谱,这就是宿松曹氏保存下来的第九修宗谱。
六公合修宗谱编修成功后,确立了各公支下收谱字号:
天——明昌 地——新礼 玄——绍文 黄——建中
宇——桂芳 宙——明山 洪——少金 荒——受传
日——泽江 月——金楼 盈——少山 昃——有荣
辰——集蕴 宿——银台 列——清和 张——艳宾
寒——振松 来——寿山 暑——从珍 往——庭珍
秋——森瑞 收——光殿 冬——壁奎 藏——云章
闺——丁山 余——明东 成——国盛 岁——荣卿
律——恒慎 吕——善祥 调——世钦 阳——翰章 金会
云——集和 志高 腾——文奎 致——松盛 雨——宝山
露——培坤 结——庚寅 为——郁文 霜——耳从
金——方奇 生——桂香 丽——怀宝 水——干枝
玉——金友 出——元江 崑——记开 岗——全喜
宿邑曹氏九修宗谱是曹氏家族发展史上一件意义非常重大的事情,统一了全县曹氏派语,沿用了江右龟山公祠通宗世派(即自荐公二十六代起从“肈”字开头的老派系):肇基宏远,继述荣光,明俊贤达,谦恭纯良,行期可法,言思为坊,升平乐利, 咸怀义方。从此,宿邑曹氏有了统一的派语,确定了曹氏族人在族中的世系位置,便于辈分定位,便于族内交往,对以后族谱的修纂具有重要作用。“谯国家声远,文昭世泽长”,我们坚信曹氏家族事业一定会方兴未艾,更加兴旺发达。